尺素传情念师恩:未能转达给马涧泉教授的问候

发布人:张玉琦

        昨天中午午餐的时候,我和在武汉参加全国临床专业八年制教材主编会议《生物化学》主编、北大生化的贾弘裎教授对面而坐。他问起我马涧泉教授的近况,盛赞马教授平素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还再三托我向马教授问好,祝他早日康复。我告诉他先前二次到医院看望马教授的情况,并答应贾教授一定将问候转达到。当天下午,我坐飞机回穗,到达广州上空时,雷雨交加飞机不能降落,只好迫降珠海,待天气好转才返穗,因此,很晚才回到广州。我打算第二天上班时一定抽空到医院去看望马教授,还预料当他听到老同行的问候时一定会特别高兴。谁知道今早起床时,同事打来电话告诉我马教授已去世,我一下子呆了,悲痛的泪水夺眶而出。年初时,他请求提前辞聘医科督导员的事情,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上学期末,医教处按每学期期末的计划安排医科督导员和专家到珠海校区给八年制的医学生进行预见习的岗前培训。我们邀请了同学们很喜欢的马涧泉老师参加,与以往一样,马老师欣然应允,并向同学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从自己的经历阐述早期接触临床的益处,赢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回来的路上他才告诉我,他已办理了到肿瘤医院住院的手续,可能是肺癌,第二天,他要去做进一步的检查。他说他不担心,一副从容应对的态度。我被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所感动,也为自己不知道他带病而来而负疚。

        他顺利度过了手术关,被确诊为肺癌。这是他患NPC八年后再次遭受癌症的威胁,术后,我们到医院看望他,他自信乐观,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衷心的希望他能早日康复,重返督导员的岗位。

        今年的1月14日,已经出院有一段时间的马教授来到医教处找我们,递上了一份请求辞去督导岗位的报告。他诚恳地解释说:“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太适合坚持做督导员这一工作,当然要坚持也还是可以的,但我考虑到这个位置可以让你们先挑一个年轻一点的老师来代替,这样对工作有利,也让这位老师能熟悉和适应督导工作,对你们来讲也可作为换届候选的先期考察。”他讲在理上,我们只能默默地接受他的请求,但在心里我们是多么希望他能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多做一段时间。当晚,恰巧是督导员的期末小结和聚会,马老师还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晚的聚会我会来参加,如有可能,请在散会前给我讲3分钟话,我的讲话决不冲淡节日气氛,尽量讲成对各位工作的鼓舞和感谢

        在晚上期末小结和聚会的时候,我代表医教处衷心感谢各位督导员,特别肯定了马教授对医科教学的积极贡献。那晚,马教授穿得很整齐,还特意打了领带。他用洪亮而又庄重的声音向大家讲明他为什么乐意承担督导员的工作,是本着:一是对教学有兴趣、有责任感和对教学有一定经验,二是参与自己乐于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应聘,并自我评价说:6年来自己基本上尽责任尽能力,实践了上述两项愿望,自己有满足感、满意感。他说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团结合作的团体,心中依依不舍。为了不影响工作,建议他的空缺先聘另外一个老师作为补充,并再次向共事多年的督导员,向默默耕耘、工作效率高的医教处同事们说声谢谢。他讲话的时间掐得很准,讲完时刚好用了三分钟。在座的督导员和医教处的同事们无不被他的人格精神所感动。

        在大家长久热烈的掌声中,我强烈地感受到马老师的人格魅力,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聆听马老师在正式场合的讲话。虽然那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但在这三分钟里,他告诉我们:

什么是为人师的责任,

什么是对事业的热爱,

什么是豁达和无私,

什么是品格和精神。

       他走了,我为没能转达贾教授深情的问候而内疚。他走了,我觉得有责任把他这段故事写下来告诉大家——那是中山医师魂的写照,那是不死的精神和高尚人格的缩影,让后来者心头永热!

 

王庭槐 

2009年6月14日 

91吃瓜 北校区生理生化楼